查看原文
其他

红色传家宝:将军农民甘祖昌签印的布标

2017-12-20 军报记者

拥有自己的传统,并为优良传统而自豪,这是一支军队得以延续,得以成长的根。习主席强调:


“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永远保持老红军本色。”

“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


一种品格,穿越时空,成为共产党人的一面镜子;一种精神,历久弥新,成为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座右铭。我军在战争年代没有被艰难困苦和强大敌人压垮,改革开放后没有被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文化冲垮,很重要的就是一代代官兵不断传承和赓续红色基因。

在你的部队或者你的家里,是否也有这样一个印刻着红色基因的传家宝!它承载着人民军队的过去,召唤着人民军队的未来。今天小编刊发部分网友投稿,一起回望这些先辈创造和传承给我们的红色基因。

父亲新四军时的灰布子弹袋


晒宝人:牛永祥


传家宝描述:

荆棘、弹片、刺刀

撕碎的灰军装

在父亲手中

变成了

个个缠腰的子弹袋


枪炮精良

战败的

日寇、伪军、蒋顽

没想到

手端长枪

肩背大刀

冲锋陷阵的父亲

满腰鼓鼓的子弹袋

只装三粒子弹


啊!父亲

百步穿铜钱

挥刀如闪电

肚肠露

也能砍下

敌军的脑袋!


啊!父亲

父亲的战友

用三粒子弹、大刀精神

书写了

“梅花桩”、“苏中七战七捷”

军事史上的经典!


啊!子弹袋

烟盒大的子弹袋

孕藏着父亲

头上、胸上

肚上、膀上、腿上

枪疤、刀疤


一场场

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

啊!英雄的父亲

高梁杆弹袋

打胜仗的故事

永将激励我

战胜

一切艰难险阻!

我的父亲新四军警卫员牛广成


老山作战记忆


晒宝人:李超


传家宝描述:父亲1983年入伍,新训结束后立刻就赶赴了老山前线战场,战场无情,我父亲在前线冒着敌人炮火带领班排架设通讯线路数百公里,荣立个人一等功。所带领排荣立集体一等功。


从小受父亲的影响,我现在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我骄傲。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我们一定守护好祖国和人民的安全。敬礼!


祖孙三代的基因传承



晒宝人:孙俊宸


      传家宝描述: 爷爷出生于1946年10月1日,尚有记忆便见证新中国成立的他不忘党恩,矢志报国,于1969年3月入伍,服役于原铁道兵第11师52团。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爷爷跟随部队风餐露宿、沐雨栉风,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荒漠戈壁印下了他们的足迹,秦岭太行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他们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恪尽职守,枕戈待旦,凝结出了传颂至今的铁道兵精神。


南疆铁路、襄渝铁路,新中国一条条主动脉的融汇贯通,无不昭示着他们这一代革命军人为新中国早期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爷爷本人也曾多次受到师、团级表彰及嘉奖。

        1989年,当时年仅16岁的父亲怀揣满腔报国志,毅然选择参军入伍,服役于原陆军第54集团军步兵第160师侦查营。曾在军区组织的大比武射击科目、驾驶科目双双夺魁,多次荣获表彰,为我树立起了榜样。

        2016年,刚收到大学通知书的我选择携笔从戎,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现服役于陆军第80集团军某旅。从毛主席的好战士到习主席的好战士,红色基因深深地烙印在了一家人的血脉当中,我们会在新时代下继续前行,永远走在强军的征程上。


将军农民甘祖昌签印布标


晒宝人:姜小平


传家宝描述:军报记者主办的《晒晒红色传家宝》活动非常好,让红色基因代代传,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到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现从我收藏的军史文献中找出一枚非常珍贵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布标》与大家共勉。

这枚布标早已泛黄,但是保存非常完整,该枚布标佩用的年限是1953年,布标编号为0251,非常难得的是此枚布标加盖有甘祖昌将军的大红印章,印章至今依然是红彤彤的清晰可见。我要将这枚珍贵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布标》作为传家宝一代代传下去,让后代学习革命先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传承好红色血脉。


2013年9月26日,习主席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在看到老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时,饱含深情地说,“甘祖昌是我们共和国的开国将军,江西籍的老红军。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了将军,但是他坚持回家当农民。我当小学生时就有这篇课文,内容就是将军当农民,我们深受影响。”“我们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甘祖昌,江西省莲花县人,1927年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在甘祖昌一再请求下,组织批准他回到家乡务农。解甲归田后,甘祖昌满腔热情地投入了家乡的建设。1986年3月28日甘祖昌将军在家乡江西省莲花县病逝,终年81岁。


他说:“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


他的住所:一张褪漆的桌子和一把破旧的藤椅……病逝时,一个装着3枚勋章的铁盒子是他留给妻子和儿女的唯一遗产,还有一句话:“下次领工资,再买化肥,送给贫困户。”


穿过硝烟的“军报


晒宝人:滕长富


传家宝描述《战士报》,1943年1月10日,四开四版,第553期,该报是十八集团军115师政治部机关报,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机关报,1940年8月,在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复刊,解放战争时期随罗荣桓同志挺进东北,1948年又随东野(改四野)南下,建国后成为广州军区政治部机关报,2016年1月15日停刊。罗荣桓元帅曾赞誉这张报纸“一个铅字比一颗子弹还重要”。

《军人报》,1945年1月4日,四开四版,第189期。该报1944年3月28日创刊,是十八集团军山东渤海军区政治部机关报,1945年11月改名《前锋》报,1950年随编制撤销停刊。


《支前画报》,1949年4月,第2期,该报1949年3月创刊,两开单面套色印刷,华东支前委员会主办,共出版3期,存世量稀少十分罕见。


缴获的日本指挥刀


晒宝人:徐彤


传家宝描述:我的爷爷徐承俊,1931年12月,参加了“宁都起义”,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1934年10月,爷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爷爷在八路军第二兵站医院任科长、院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9年3月15日在成都逝世。



由于战争频繁,山西沿黄河一线的伤员不断送到位于甘谷驿的第二兵站医院,因为伤员多,医务人员不够,爷爷不但要指挥全院工作,还要亲自上手术台,几天几夜下来,体力不支的他终于还是累倒了。医生们让他躺在病床上休息,而当他听到有一个八路军团长负了重伤、在运送途中因经不住路途颠簸而伤情恶化、被困在半路的消息时,他马上从病床上跳起来,带着警卫员和助手骑马连夜赶去为团长紧急手术。因手术及时,伤员转危为安,爷爷又将其送到医院继续治疗。



这位团长在伤愈归队前,为了表示感谢,把他在战场上缴获的日本指挥刀送给爷爷作为纪念。因为时代比较久远,包括当时赠予他军刀的团长的姓名也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所以军刀最初的归属可能已经无从考证了。这把日本指挥刀至今仍保存在家里,刀身虽已有斑斑锈迹,但却能始终提醒我们勿忘历史,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证,也是中国军民不怕牺牲英勇抗战的见证。


彭德怀“特遣电台”传家宝


运通台官兵的电台

晒宝人:张立超


传家宝描述:在战略支援部队某部荣誉馆里有这样一段介绍:我部前身可追溯至总部“特遣电台”。1950年10月跟随彭德怀总司令开赴朝鲜战场;后根据任务需要扩编为志愿军总部通讯枢纽部;1958被中央军委授予“特种通信部队”……


保存完好的干部花名册与光荣册

各类保存完好的旧印章

老一辈一名通信兵的眼镜


1950年10月,“特遣电台”曾跟随彭德怀总司令开赴朝鲜战场。作为战场上的通信首脑,他们按时、准确地传达各类作战指令的同时,还以极其敏锐的听觉和过人的智慧截获了一封又一封敌方电报。截获的重要信息加上首长的英明指挥,使战役还未打响部队便占领了先机,朝鲜战场上书写的一个又一个战役典范,这支通信部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举杯邀月,恕儿郎,无情无义无孝;献身国防,为祖国,尽职尽责尽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从战场上九死一生活下来的通信官兵未能来得及返回故里,告知亲人自己还活着的消息,便又一次受中央派遣转战到了大西北沙漠深处,执行特殊任务。据历史资料记载,该部他们先后4次接受改编,3次变换驻地执行重大、特大任务。身披征衣,官兵的足迹蔓延至祖国的大江南北,次次都不负组织期望向党国家交出合格答卷,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毛主席和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该部官兵画面

周恩来总理与该部官兵的合影


  

 往期回顾 

一封嘉奖令,从此“万岁军”

“猛虎扑羊群”锦旗!一战成名“猛虎师”

看见父亲生前的三张奖状,我和母亲抱头痛哭 

红色传家宝:老兵不让看伤疤,他用刺刀拼死7个鬼子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策划:解放军报微博微信@军报记者;

文案:张贺铭;

投稿邮箱:jfjbwx@163.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